發(fā)布:2025-05-07 08:19:55 關注:292次
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chuàng)中心(簡稱科創(chuàng)中心)成立于2019年2月28日,是新時代杭州市和浙江大學全面深化市校合作共建的重大創(chuàng)新平臺,位于杭州市蕭山區(qū)。
科創(chuàng)中心面向國家重大戰(zhàn)略、區(qū)域發(fā)展重大需求和國際科學前沿,聚焦物質科學、信息科學、生命科學的會聚融通,以打造世界一流水平,引領未來發(fā)展的全球頂尖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為總體目標,深入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發(fā)展,強化集成電路、合成生物、先進材料、儀器裝備等四大生態(tài)圈建設,成為國家戰(zhàn)略科技力量和戰(zhàn)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年來,科創(chuàng)中心依托研究院、創(chuàng)新工坊在內的20個創(chuàng)新平臺,系統搭建了“3全國重點實驗室+1省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1省制造業(yè)創(chuàng)新中心+1個省級研究院+9省重點實驗室(5個待完善)+3省工程研究中心+3省國際聯合實驗室+1省國際合作基地”創(chuàng)新體系。
科創(chuàng)中心先后獲批浙江省和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榮獲浙江省“優(yōu)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蕭山區(qū)“星級博士后工作站”等榮譽稱號;建站以來累計入選博新計劃4人、博士后國(境)外交流項目引進項目1人、特別資助5人、面上資助70人,獲批國自然青年基金項目38項;已招收海內外優(yōu)秀博士后350余人,成為未來獨立青年pi、技術轉化人才的重要來源和高端人才的蓄水池。
在這里,博士后是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新生力量??苿?chuàng)中心致力于打通前沿科學研究、顛覆性技術研發(fā)和科研成果轉移轉化的全鏈條,開啟新一代科研工作者光榮和夢想的遠征,促進經濟社會蓬勃發(fā)展。
完善開放的產學研生態(tài)、先進一流的科研設施、充足的經費保障和優(yōu)厚的薪酬待遇……科創(chuàng)中心搭建了廣闊的創(chuàng)新平臺高地,共享浙江大學頂尖學術生態(tài),集合地方產業(yè)轉化力量,為每一顆種在科創(chuàng)中心的科研夢想種子提供茁壯成長的沃土。我們期待與您攜手,共筑未來!
本次博士后專場招聘,匯聚科創(chuàng)中心14個內設科研機構聯合發(fā)布的130+崗位,眾多崗位“職”等你來!
一、招聘崗位
內設科研機構 | 研究室/所 | 合作導師/團隊 | 研究方向 | 崗位要求(所需專業(yè)) | 崗位需求數量 | 聯系郵箱 |
極端光學技術與儀器研究院(極端光學技術與儀器全國重點實驗室) | 劉旭/匡翠方 | 超高精度光學檢測方向,主要包括像質檢測、位置檢測、缺陷檢測等 | 光學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精密儀器、光機電 、機電一體化等 | 1 | gexiaojia-hic@zju.edu.cn | |
先進光電子器件,主要包括軟x射線光源、點衍射光源、光頻梳、片上調控器件、軟x射線探測器等 | 光學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精密儀器、光機電 、機電一體化等 | 1 | gexiaojia-hic@zju.edu.cn | |||
光學設計與仿真,光學測試、加工與裝校,主要包括光學薄膜制備、精密光機結構設計與裝校、激光直寫等 | 光學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精密儀器、光機電 、機電一體化等 | 1 | gexiaojia-hic@zju.edu.cn | |||
皮米光子學,主要包括納米/皮米精度干涉檢測、量子超分辨 | 光學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精密儀器、光機電 、機電一體化等 | 1 | gexiaojia-hic@zju.edu.cn | |||
信息與功能材料研究院(硅及先進半導體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 | 余學功 | 無機非金屬材料、高溫冶金、硅酸鹽物理化學 | 掌握玻璃、陶瓷等材料的制備、改性、加工、表征等技術 | 2 | qiyu10@zju.edu.cn | |
工程熱物理方向:體材料生長熱質輸運過程的數值仿真模擬 | 材料、化學、物理等專業(yè) | 1 | qiyu10@zju.edu.cn | |||
光學工程方向:體材料缺陷的光學檢測技術以及光學仿真或光學測試平臺搭建等領域 | 材料、化學、光學、物理等專業(yè) | 1 | qiyu10@zju.edu.cn | |||
玻璃中氣泡的形成、演化過程及其去除工藝和機理的研究 | 1.物理化學、材料科學等相關專業(yè); 2.具備玻璃、陶瓷等材料的燒結過程及其機理研究經驗者優(yōu)先考慮; 3.熟悉玻璃中氣泡的形成及去除機理,具備相關實驗操作技能和數據分析能力優(yōu)先。 | 2 | qiyu10@zju.edu.cn | |||
流體力學模擬、多相傳遞強化與反應器結構優(yōu)化的研究 | 1.化學工程、流體力學、計算力學等相關專業(yè); 2.精通至少一種cfd軟(comsol/ansysfluent/openfoam)及后處理工具(tecplot/paraview); 3.熟悉微尺度流動理論(如dean渦、擴散主導混合機制),有顆粒兩相流(dpm/vof模型)或反應流模擬經驗。 | 1 | qiyu10@zju.edu.cn | |||
余林蔚 | 微納材料方向:半導體納米結構、氣體分離和提純、材料物性表征及結構分析、電子電路設計 | 材料、電子信息、物理、化學等相關專業(yè) | 1 | qiyu10@zju.edu.cn | ||
量子信息方向:微納結構制備、硅基量子信息理論和模型、自旋相關壽命檢測 | 材料、電子信息、物理、化學、微電子等相關專業(yè) | 1 | qiyu10@zju.edu.cn | |||
晶體生長方向:薄膜淀積、氣氛外延、晶體生長模擬及相關理論計算 | 材料、電子信息、物理、化學、微電子等相關專業(yè) | 1 | qiyu10@zju.edu.cn | |||
陳紅征 | 有機光伏材料與器件方向 | 材料學、化學、物理、半導體、微電子等 | 2 | qiyu10@zju.edu.cn | ||
先進半導體研究院 | 功率芯片研究室 | 吳贊 | 高功率密度電力電子封裝方向 | 電力電子、工程熱物理交叉等相關專業(yè) | 1 | wuzan@zju.edu.cn |
半導體材料研究室 | 王蓉 | 碳化硅外延薄膜的制備及應用: (1)碳化硅薄膜的同質外延和表征測試; (2)碳化硅薄膜的高效摻雜及缺陷控制; (3)碳化硅外延薄膜的生長動力學研究,以及熱場仿真和流場仿真; (4)基于碳化硅同質外延薄膜的新穎電子、光學器件研究等。 金剛石薄膜制備與應用: (1)碳化硅基金剛石外延; (2)金剛石單晶和多晶制備,及其電、熱性能表征; (3)金剛石的摻雜與缺陷研究。 | 物理、材料、微電子、光電等 | 2 | rong_wang@zju.edu.cn | |
鄧天琪 | 半導體材料/器件的計算材料學研究: 1. 半導體材料中的載流子輸運與捕獲過程 2. 半導體材料與界面的熱輸運 3. 電子-聲子-雜質缺陷相互作用為主導的其他物理現象 | 物理、材料、化學、機械、微電子等 | 1 | dengtq@zju.edu.cn | ||
韓學峰 | 1.碳化硅生長過程中熱場,電磁場,流場以及化學反應的模擬計算 2. 碳化硅外延生長過程中流場、熱場,外延生長速率及化學反應的模擬計算 3.大尺寸單晶硅生長過程中傳熱傳質以及化學反應的模擬計算 | 物理、材料、化學、機械等 | 1 | xuefenghan@zju.edu.cn | ||
宋立輝 | 1.碳化硅光電器件制備和表征 2. 碳化硅功率芯片及其基礎材料的輻照效應研究 | 物理、材料等 | 2 | songlihui@zju.edu.cn | ||
盧偉群 | 碳化硅單晶生長與器件研制: 1. 半導體單晶生長工藝開發(fā) 2. 半導體單晶生長設備設計與開發(fā) 3. 半導體單晶缺陷與雜質的研究 | 材料、物理、化學、機械、微電子等 | 1 | luwq2022@gmail.com | ||
黃淵超 | 1.半導體材料單晶生長工藝開發(fā) 2. 半導體材料缺陷與雜質研究 | 物理、材料、化學、機械、微電子等 | 1 | huangyuanchao@zju.edu.cn | ||
徐嶺茂 | 半導體材料晶體生長/缺陷研究: 1. 半導體材料單晶生長工藝開發(fā) 2. 半導體材料缺陷與雜質研究 3.石墨表面熱防護涂層研究 | 物理、材料、化學、機械、微電子等 | 2 | xulingmao@zju.edu.cn | ||
李強 | 1.碳化硅、金剛石等半導體材料的量子信息應用研究 2. 碳化硅色心的可控制備與自旋相干調控; 3. 基于碳化硅色心的量子精密測量、量子信息處理等 4. 室溫和低溫通用型光探測磁共振譜儀研制 | 物理學、光學與光學工程、材料、光電、儀器科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微電子、自動化等 | 2 | qianglee92@zju.edu.cn | ||
金竹 | 1.半導體氧化鎵材料的缺陷研究,理論計算 2. 半導體氧化鎵材料的同質外延生長 3. 半導體氧化鎵材料的摻雜的理論計算 4. 半導體的力學性能研究 | 物理、材料、化學、機械、微電子等 | 1 | jinzhuu@zju.edu.cn | ||
封裝測試研究室 | 吳新科 | 1.高效高密度變換器設計與控制 2. 磁元件建模與設計、emi抑制 3. 寬禁帶功率器件測試及應用 4. 寬禁帶模塊封裝與集成 | 電氣/電子工程、自動化、新能源等 | 2 | wuxinke@zju.edu.cn | |
陳燁楠 | 高性能電力電子電路、系統、控制及其在新能源、通信、高性能計算、交通、機器人等領域的應用 | 電氣/電子工程、自動化、新能源等 | 1 | yenanc@zju.edu.cn | ||
張欣 | 新能源供配電系統的失穩(wěn)防治問題、人工智能在電力電子技術中的應用和寬禁帶半導體器件智能封裝和應用 | 電氣工程等相關專業(yè) | 1 | 1753560929@qq.com | ||
生物與分子智造研究院 | 合成生物學研究所 | 王寶俊 | 1.合成生物學使能技術與調控工具開發(fā) 2. 基因元器件的挖掘、改造、模塊化及正交化設計 3. 基因線路設計 4. 生物傳感與智能生物診療應用 5. 生物計算與生物制造應用 | 合成生物學、生物工程、生命科學、生物信息、計算生物學、自動化等 | 2 | baojun.wang@zju.edu.cn |
姚遠 | 基因編輯、蛋白設計、生物材料、合成生物學 | 生物化學、生物物理、生物材料、分子生物學等 | 3 | yyao1@zju.edu.cn | ||
郎緒業(yè) | 微生物代謝工程、基因調控、合成生物學 | 微生物、代謝工程、生物技術等 | 3 | xuyelang@zju.edu.cn | ||
連佳長 | 合成生物學、代謝工程、蛋白質工程 | 生物化工、生物工程、生物技術、微生物、化學工程與技術等 | 3 | jzlian@zju.edu.cn | ||
劉夏 | 腫瘤免疫治療領域前沿交叉課題,利用單細胞測序,質譜流式,crispr screen等技術開發(fā)應用于實體瘤免疫治療的新方案 | 熟悉分子生物學技術如基因克隆、western、q-pcr, 細胞培養(yǎng)、細胞轉染、細胞感染技術、dna/rna/蛋白的提取、熒光定量pcr技術或流式等相關技術 | 2 | liuxia1846@gmail.com | ||
分子智造研究所 | 宣軍 | 1.導向天然產物合成的有機合成方法學研究 2. 小分子藥物合成與修飾 3. 活性天然產物合成;有機合成研究背景 | 有機化學等 | 2 | xuanjun2021@zju.edu.cn | |
李承喜 | 搭建自動化裝置以及自動化學合成;有多肽合成與修飾研究經驗者優(yōu)先考慮 | 機化學、化學工程、化學生物學等 | 2 | cxli@zju.edu.cn | ||
鎖顯 | 1.功能化材料合成 2. 高純電子化學品制造 3. 數據驅動的分離材料制備與評測(結合大數據與人工智能、高通量實驗,建設數據驅動的分離材料高通量設計與篩選平臺) | 化工、化學、材料、高分子等 | 3 | xiansuo@zju.edu.cn | ||
洪小東 | 1.過程建模、數字孿生方向:具備化工流程模擬和優(yōu)化研究經歷,熟練使用aspen plus、python、gams或matlab等工具 2. 低碳過程和能源系統設計:化學工程、環(huán)境工程相關專業(yè),熟悉技術-經濟分析、生命周期分析、數學建模優(yōu)化等研究方法 3. 人工智能驅動的分子設計: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相關專業(yè)背景,有基于人工智能的分子設計的相關研究經歷者優(yōu)先 | 化學、高分子、化學工程、計算機 | 3 | hongxiaodong@zju.edu.cn | ||
ai交叉中心 | 張強 | 1.熟悉一種或者幾種常見的深度學習模型,包括圖神經網絡,預訓練模型,知識圖譜,小樣本學習,生成模型,強化學習等 2. 有興趣從事人工智能在計算化學和生物信息學的應用 | 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電子信息、生物信息學、計算化學等 | 4 | qiang.zhang.cs@zju.edu.cn | |
丁科炎 | 計算機視覺、生成模型、大語言模型、ai for science (蛋白質與分子) | 計算機、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生物信息學等 | 2 | dingkeyan@zju.edu.cn | ||
未來科學研究院 | 未來電子學工坊 | 金潮淵 | 1.硅基半導體激光器和硅光集成芯片; 2.半導體微腔激光器和腔量子電動力學; 3.集成量子光源和量子芯片。 | 光電子、微電子、物理、半導體材料與器件、微納光學、光通訊、電子電路 | 3 | jincy@zju.edu.cn |
智能醫(yī)藥創(chuàng)新工坊 | 李欣然 | 溶酶體病生理學,膜生物學,藥物篩選與合成 | 細胞生物學,藥學,合成化學 | 1 | xinranli@zju.edu.cn | |
先進微納儲能工坊 | 張兵 | 電催化,高熵合金,塑料升級利用,電合成 | 化學、材料、化工等 | 2 | bzhang219@zju.edu.cn | |
生物有機自組裝工坊 | 王端超 | 生物質材料化學、碳材料、石墨烯相關材料 | 材料、化學、環(huán)境 | 2 | dcwang@zju.edu.cn | |
原子精度制造創(chuàng)新工坊 | 黨超群 | 1.材料科學:原子尺度表征(包括透射電子顯微鏡、原位電鏡、原子力顯微鏡); 2.微納米力學:晶體材料微納米力學性能與變形機理; 3.理論與計算材料學:晶體材料密度泛函理論計算和分子動力學模擬; 4.原子級制造:原子級表面加工機理研究 5.增材制造:材料/結構設計與表征 | 材料、機械、力學等相關專業(yè)背景 | 5 | cqdang@zju.edu.cn | |
楊琛 | 1.原子精度制造在線測量技術與裝備:參與原子精度制造裝備的研究與樣機研制; 2.半導體器件前道測量的高通量原子力顯微技術:參與高速高分辨掃描探針測量儀器的研究與應用 | 1.精密機電一體化裝備設計、運動控制和高速信號處理相關經驗 2.有l(wèi)abview編程基礎,具備相關經驗 | 5 | yangchen_apmm@zju.edu.cn | ||
未來產業(yè)技術研究院 | 功能復合材料創(chuàng)新工坊 | 楊輝 | 陶瓷材料、涂層材料、有機-無機復合材料、金屬基復合材料等 | 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應用化學、分子生物學等相關的博士 | 4 | yixuan_721@zju.edu.cn |
光電自主感知通信創(chuàng)新工坊 | 魏凱 | 高速液晶材料、器件(鐵電液晶等),硅基相控陣(理論基礎要求高) | 材料學、物理學、光學 | 2 | mengleixin@zju.edu.cn | |
土壤污染控制與修復創(chuàng)新工坊 | 楊坤 | 土壤污染防治技術材料;土壤污染防治功能材料土壤防治技術和智能裝備開發(fā) | 環(huán)境、土壤、材料、化學、機械及其自動化等 | 1 | chenlu1101@zju.edu.cn | |
傳化集團創(chuàng)新研究院 | 金屬有機催化、有機合成,橡膠合成與加工 | 化學、高分子、化工、有機化學、材料等 | 1 | candicezhou@zju.edu.cn | ||
聚合反應工程、烯烴聚合工程、高分子化學 | 化學、高分子、化工、有機化學、材料等 | 1 | candicezhou@zju.edu.cn | |||
高分子材料制備和開發(fā)、高分子材料后加工及應用 | 化學、高分子、化工、有機化學、材料等 | 1 | candicezhou@zju.edu.cn | |||
(高分子)材料力學、理論力學及其應用、材料界面理論、材料復合及結構設計優(yōu)化、材料強韌化機制研究 | 化學、高分子、化工、有機化學、材料等 | 1 | candicezhou@zju.edu.cn | |||
高性能(纖維、陶瓷)材料制備及其應用(纖維及陶瓷強韌化機理、超高硬度陶瓷合成制備、防彈陶瓷、復合防護結構陶瓷斷裂力學仿真) | 化學、高分子、化工、有機化學、材料等 | 1 | candicezhou@zju.edu.cn | |||
舜宇創(chuàng)新研究院 | 數學優(yōu)化算法開發(fā),優(yōu)化求解器開發(fā)及系統優(yōu)化研究 | 計算數學、應用數學、統計學等專業(yè) | 1 | allisonyu@zju.edu.cn | ||
針對具體業(yè)務場景痛點的ai算法研究 | 人工智能、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應用數學等專業(yè) | 1 | allisonyu@zju.edu.cn | |||
硅基光電子研究方向 | 電子工程、光學工程、物理、微電子、信號與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等 | 1 | allisonyu@zju.edu.cn | |||
液晶全息光學研究方向,包括液晶薄膜、有機材料、光學計算等 | 光學、物理學等相關專業(yè) | 1 | allisonyu@zju.edu.cn | |||
人形機器人創(chuàng)新研究院 | 王宏濤 | 1.機器人激光slam開發(fā):開發(fā)室內/外未知環(huán)境下,三維地圖構建、路徑規(guī)劃、自動避障,自主導航、目標識別等算法; 2. 機器人視覺感知算法:負責機器人單目或多目視覺感知算法的開發(fā) 3. 機器人控制算法:負責機器人的運動控制算法的開發(fā)、調試和測試 | 機器人,自動控制,機械電子工程,信息/通信技術,計算機,人工智能,智能駕駛 | 5 | likq@zju.edu.cn | |
生物微納感知創(chuàng)新工坊 | 應義斌 | 農業(yè)傳感器與機器人 | 農業(yè)工程、機械工程、電子信息、計算機科學、軟件工程、儀器科學、生物系統工程、機器人科學等 | 2 | ybying@zju.edu.cn | |
平建峰 | 農業(yè)傳感器與數據分析 | 農業(yè)工程、電子信息、微納傳感器、信號處理、嵌入式開發(fā)、多模態(tài)融合算法、微型控制系統、物聯網等 | 2 | jfping@zju.edu.cn | ||
徐李舟 | 生物傳感、生物芯片、致病微生物(細菌/病毒)檢測、細胞傳感、外泌體分析、微流控技術、cripsr檢測、生物信息學、多組學分析、可穿戴傳感技術、柔性傳感 | 具有分析化學、生物(醫(yī)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微納傳感、納米技術、細胞生物學等相關專業(yè) | 2 | lzxu@zju.edu.cn | ||
王一嫻 | 基于生物納米探針的植物病害脅迫信號分子時空感知研究、基于紅外二段熒光技術的時空感知方法研究、基于嗅覺可視化技術的原位實時感知方法研究 | 具有分析化學、生物醫(yī)學工程與儀器科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等;有鑭系納米材料、水凝膠、紅外二段熒光材料、可穿戴感知設備、微流控研究經驗的優(yōu)先考慮 | 2 | yixianwang@zju.edu.cn | ||
吳堅 | 新型核酸分析技術研究 | 核酸擴增分析、等溫擴增、基因編輯、微流控技術以及生物傳感等 | 2 | wujian69@zju.edu.cn | ||
潘宇祥 | 可穿戴農業(yè)傳感器、柔性多模感知器件、植入式生物電子 | 農業(yè)傳感器、人工智能、柔性電子、分析化學、材料科學、電子信息等專業(yè)背景 | 1 | panyuxiang@zju.edu.cn | ||
傅棋琪 | 柔性傳感、可穿戴傳感、電子皮膚 | 柔性電子、電子信息、通訊工程、生物醫(yī)學工程、材料、化學、機械、光學、儀器儀表等相關專業(yè),致力于柔性感知方向并長期開展柔性傳感研究;從事過交叉學科研究,有射頻天線背景,或激光加工微結構背景優(yōu)先考慮。 | 2 | qiqi_fu@zju.edu.cn | ||
彭晨 | 面向產業(yè)應用的農業(yè)機器人研究,主要包括農業(yè)場景下的移動機器人、機械手臂的規(guī)劃和控制,人機協作系統,多機的聯合調度和軌跡規(guī)劃,野地機器人的魯棒控制 | 具有機器人工程,機械工程,機電控制,運籌規(guī)劃,或者強化學習等相關學科背景 | 1 | chen.peng@zju.edu.cn | ||
費錚豪 | 農業(yè)機器人(包括但不限于快速水果采摘、農業(yè)環(huán)境自動駕駛等) | 要求具有一定的機器人學或相關(人工智能、控制、機械)經驗。 具有農業(yè)工程、計算機科學、機械、電氣、控制與自動化、機器人等相關學科背景者優(yōu)先 | 1 | zfei@zju.edu.cn | ||
吳翠 | 生物微納感知技術與系統研發(fā)(包括但不限于微流控技術、生物傳感、poct、基因編輯、光電檢測等) | 光電工程、農業(yè)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電子信息、生物醫(yī)學工程、機械工程、微流控技術、自動化等相關學科背景,具有光學檢測系統研發(fā)、微流控芯片設計、生物傳感檢測相關經驗者優(yōu)先 | 1 | cuiwu@zju.edu.cn | ||
高海明 | 移動機器人自主導航,同時定位與建圖,環(huán)境感知與建模、場景理解以及多模態(tài)信息融合 | 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等專業(yè) | 1 | ghm@zju.edu.cn | ||
超分子新物質創(chuàng)制創(chuàng)新工坊 | 黃飛鶴 | 膠黏劑與密封膠相關領域的研究 | 化學化工、高分子、材料學等 | 4 | kairui.jiang@zju.edu.cn | |
新型電磁結構創(chuàng)新工坊 | 武英杰 | 微納光學、極化激元、超材料、二維材料 | 凝聚態(tài)物理、光學工程、材料等 | 2 | yingjie.wu@zju.edu.cn | |
高峰 | 微納傳感器、微納聲學器件(fbar/saw等)、射頻濾波器、mems、無線無源傳感、芯片設計、超聲tof測量技術 | 微電子、電子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通信工程、自動化、儀器科學、物理、機械等 | 3 | gao.feng@zju.edu.cn | ||
前沿生物技術實驗室 | 畢穩(wěn)穩(wěn) | 蛋白質工程及新藥研發(fā)。團隊主要致力于重大傳染病多肽、蛋白藥物及疫苗研發(fā)、全新結構蛋白藥物設計、藥物遞送等相關研究 | 病毒學、免疫學、藥物藥理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及結構生物學等 | 2 | biwenwen@zju.edu.cn huiemma@zju.edu.cn | |
新質生產力與創(chuàng)新戰(zhàn)略研究院 | 李飛 | 科技情報分析、知識產權管理、技術創(chuàng)新、產業(yè)創(chuàng)新體系、區(qū)域產業(yè)規(guī)劃與行業(yè)咨詢 | 經濟、管理等專業(yè),兼具理工科教育背景優(yōu)先考慮 | 2 | lifei@zju.edu.cn |
二、招募條件
(1)近三年內獲得博士學位,身心健康,年齡不超過35周歲;
(2)具有相關學科背景、較強的團隊合作意識和獨立科研工作能力;
(3)能夠全職從事博士后工作,無博士后退站經歷。
三、我們?yōu)槟峁?/span>
(1)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年薪一般40萬元+,含享受地方政府免稅人才補助);應屆博士畢業(yè)生,符合條件者可額外享受人才補貼;
(2)提供專項科研經費支持;對獲得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和省級博士后科研項目資助的,分別給予相應配套資助和獎勵;對生源優(yōu)秀或取得標志成果的博士后,給予額外獎勵(相關獎勵可疊加);
(3)符合條件的,可申報博士后海外引才專項,享受三年生活補助和安家費相關政策;
(4)表現優(yōu)秀、業(yè)績突出者,如符合相應要求,可優(yōu)先推薦申請科創(chuàng)中心青年人才、技術研發(fā)、產業(yè)人才等崗位;
(5)在站期間,符合條件者可申報科創(chuàng)中心相關系列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出站優(yōu)秀者入職科創(chuàng)中心的可認定副研究員職稱,并可獲得地方政府80萬元安家補助;
(6)出站后留杭或蕭山工作的,可申請杭州市d類人才,享受蕭山區(qū)政府相應人才政策;
(7)協助解決子女教育入學、辦理落戶、政府人才配套用房申請、人才項目申報、人才認定等;
(8)提供一流的科研條件和博士后俱樂部等交流平臺,享受園區(qū)一站式保障服務,如食堂、健身房、體育館等。
四、應聘方式
符合條件且意向申請人員,請將個人簡歷(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學習和工作經歷、主要學術成績、承擔科研項目情況、發(fā)表文章目錄、專利及獲獎情況等)整合為單一pdf文檔,以「姓名+科研機構+學科方向+崗位+高校人才網命名發(fā)送至各團隊聯系郵箱或中心郵箱:hr-hic@zju.edu.cn。【快捷投遞:點擊下方“立即投遞/投遞簡歷”,即刻進行職位報名】
五、聯系方式
聯系人:
程老師:0571-82491972
郵箱:hr-hic@zju.edu.cn
官網:https://hic.zju.edu.cn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建設三路733號(信息港園區(qū))
【1】凡本網注明"來源:包頭人才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于包頭人才網,轉載請必須注明包頭人才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是本著為求職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
其他教職工招聘